CN / EN
“软”课题,推动实现智慧缝制的“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1-07-15

       自2020年3月启动,至2021年6月结题答辩,在经过申报、评审、公示、验收等环节,历经一年有余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首期“缝制机械基础理论及短板技术软课题”研究计划终于圆满结束了。6月23日,在由协会组织的“缝制机械基础理论及短板技术软课题专项工作会议”上,6项重点课题先后完成答辩,答辩者、评审者、与会者凝神静听精彩的点评后,都倍感兴奋。此项活动的成功开展,已经充分说明了在引导和促进行业强化缝制机械基础研究,整合优质科技资源开展短板技术攻关,推动行业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筹划伊始,软课题研究项目便剑指行业目前在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技术储备、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弱点短板,诚如协会陈戟秘书长对本次活动目的所介绍的那样,当前行业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整体科技转型升级任务非常艰巨,基础理论研究及核心技术储备不足问题亟待突破。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不我待,机会也将稍纵即逝,活动一方面将补强行业核心技术短板,一方面将为行业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旨在引导和促进行业强化缝制机械基础研究,推进行业在前瞻性理论基础、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有效突破。

       那么通过一年多的开展,活动总体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作为6个重点项目答辩者之一的西安理工大学李鹏飞教授认为,课题开展的总体评价从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第一,从首次公布的软课题项目来看,符合协会设置软课题的初衷,体现了缝制行业目前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关键问题需求,涵盖面较广;第二,从结题答辩和提交的报告来看,各课题承担单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需要企业继续投入更多精力,更深入解决技术难题。

       同样参与项目答辩的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郑吉、舒普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觉工程师蒋香锋也同样认为此次活动具有非常的意义。郑吉表示,研究内容涵盖数字化生产、模块化设计、智能缝制、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成员企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成果产出。在答辩会上,碰撞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后续的工作开展和技术研究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蒋香锋则认为,多家业内领导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与缝纫机的改善课题,开拓了思路,而通过活动的参与,也让年轻科技工作者们对行业的发展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希望。

       作为评委的汇宝总工程师罗一明也对本年度的软课题项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认为,活动推动了行业各企业重视缝制机械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高校的加入,可以扩大高校对缝制机械行业的认识,重点集中推动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在难点弱点方面寻求突破。



       那么为期一年,在行业内外产生积极响应之后,活动是否对提升缝制基础理论及短板技术,推动缝制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带来哪些有益的促进和改变?

       李鹏飞认为,软课题的设置首先体现了缝制协会为改变行业过去快速发展过程中,急于占领市场,重“量”轻“质”的现象,引领行业走技术创新的新举措;其次,在软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改变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意识,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更加急迫,技术研发投入了更多资金,行业发展速度得到了迅速提升,从过去的仅关注机械本体研发,转移到普遍应用新技术改进机械结构、提升自动化程度,更为可喜的现象是,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已经初步得到应用。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杜劲松表示,活动能够促进企业对理论研究的重视,通过本次软课题项目引导企业不要总是“埋头苦干”,也需要提起头来“仰望星空”,敢于引领缝制机械行业技术进步,从更大的视野面向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因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企业技术革新的基石,既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也能为企业带来软实力的提升。

       郑吉表示,这次活动是首次以协会发布研究方向,企业承接研究内容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从效果来看,协会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是精准的。由协会引导成员企业开展软课题项目研究,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后续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拓展跨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为缝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助力。蒋香锋也认为,软课题研究对提升缝制基础理论及短板技术,促进行业知识产权成果创新及应用,推动缝制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样参与答辩的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张兴飞表示,长期以来缝制行业跟随国际先进设备生产与制造,缺乏自主基础理论创新开发,通过积极开展软课题研究,提升行业内基础理论开发的技术创新氛围,有利于解决缝制设备技术扁平化、成长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基础理论开发,消除技术短板,推动缝制行业技术创新、创新产品和市场创新。

       上工申贝副总经理方海祥在点评相关项目后,也对软课题研究的效果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活动将引导缝纫技术朝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加速创新。而缝机企业也明确了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目标,通过软课题的研究,未来会促进行业内外的跨界交流合作,融合当下的新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每一项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积极推动行业科技工作发展。软课题研究计划重点任务,便是为了引导和促进行业强化缝制机械基础研究及短板技术攻关,推进行业在前瞻性理论基础、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有效突破,而这又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面统筹计划、科学有序地推进实施。

       李鹏飞建议,未来应该继续坚持行业基础理论和短板核心技术难题的研究发展引领方向,加强协会技术专家团队建设;加强已资助项目在行业的推广宣传;对行业重大卡脖子技术问题,设立技术擂台。此外,重点加强图像处理技术在缝制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缝迹精度的自动检测、缝料缺陷的判断、缝纫设备的实时调整等;缝迹自动跟踪系统研制。其次,启动三维缝制设备的研制,解决国内复杂缝迹自动化缝制设备的欠缺问题。第三,推动基于自动抓取技术的自动上料设备研制。最后,开展机械本体缝制机理和参数对比研究。

       杜劲松认为,开展软课题项目有利于提升企业人才培养和企业长期发展,软课题项目有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下去,但可以在企业参与形式上、项目研究内容上、项目结题方式上进行变化,从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引导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以领先世界缝制机械行业技术前沿为目的,可以采用单位联合,技术交叉、目标前沿等形式和内容进行开展。缝制设备的数字化是服装、家居、汽车等行业设备智能化的基础,发展单机智能化才能会满足下游行业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求。另外,以数字化设备为基础的设备互联互通,并借助人机协同来实现缝制过程的效率提升,实现生产过程的减人化和少人化。

       罗一明认为,本年度的软课题项目虽然有部分课题涉及了基础理论,但由于是以生产企业为主的软课题项目,因此很多项目是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所作的研究,涉及纯基础理论的较少,涉及缝制机械专有基础理论的更少,希望未来继续开展的软课题研究项目能增加基础理论项目。此外,针对行业高学历研发人员较少的实际状况,能否加强产学合作,开展远程专题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培训,提升在职研发人员的理论水平。

       郑吉则从生产研发第一线角度有所感悟。他表示,目前国内的缝纫机在缝纫性能效果上与国外先进产品仍然存在差距,且国内大多数厂家的研发能力需要提升,缺乏正向设计的能力,对于缝纫机理方面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积累少,底子弱。软课题在研究方向上可以增加针对缝纫性能、机制、机理的基础性研究。蒋香锋则提出,在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时,还需要类似数据采集、数据云端平台、智能化管理等一些具有科技意义的技术探讨和技术交流。

       张兴飞建议对比国际先进缝制设备,以新技术创新来突破原有的先进工艺技术短板;学习下游行业中数字化智能化较高的企业、比如纺织、物流等行业,借鉴和转化这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开展相关软课题研究。对于重大技术突破类研究,建议统筹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开展大项目规划、分解到各研发企业专攻单一技术指标。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潘磊表示,后续继续开展的软课题项目可以围绕“十四五”技术发展路线图,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对重点领域的项目,如智能制造、智慧缝制、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方向加大配套资金力度。另外,组织科研人员参与交流讨论,提升整个行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水平。组织行业企业科研人员的活动,包括参观高端制造业企业,和其他行业进行科技交流等。潘磊坦言,缝制行业相对较窄,后续很多关键科技突破需要复合型科研人才,通过交流学习,除了可以提升行业科研人员水平外,也可以让其他相关行业科研人员了解缝制设备行业,吸引高水平的跨行业人才进入。

       随着软课题研究第一期计划的圆满完成,第二期也即将全面启动。计划将围绕:缝纫原理及机构分析研究、基础共性标准研究、缝制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研究、自动化缝制技术研究、缝制机械数字化驱动、智慧缝制工厂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结合行业科技工作发展现状,软课题研究计划也必将为夯实基础研究,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缝纫机的检修